栏目分类
爱国科学家赵忠尧:美国三道军令拦截回国,离诺贝尔奖仅一步之遥
发布日期:2025-04-15 13:45    点击次数:183

引言

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听到一些口号:“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家一样”,呼吁我们爱护目前所在的环境。那最高级的爱护,自当是爱国如爱家了。“烈士之爱国也如家”出自《抱朴子·外篇·广譬》,有抱负的人视国如家,更是如《礼记·儒行》所云:“苟利国家,不求富贵”.

01

这样的家国大义者古来不在少数,也正因为他们对国家的一片赤忱,才成就了无数可歌可泣的故事,才成庇护了一个时代的百姓安宁。也正因有了这么多的爱国志士,才有了新中国的今天与未来。赵忠尧就是新中国建设者之一。

1902年,赵忠尧出生于浙江省,从小勤奋好学,成年之后凭借着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南京高等师范学校,在毕业之后来到了国立东南大学任教,在这里学习到了物理学科,而且产生了很大的兴趣。不过,那时国内科技学科发展落后,物理学学习资料严重缺乏。

展开剩余79%

▲赵忠尧

幸运的是,他遇到了叶企孙。叶企孙很是欣赏赵忠尧的物理学天赋,邀请他前去清华大学创立物理系。去到清华后,赵忠尧很快就发现我国的物理研究的落后现状,因此,他决定远赴海外留学。

▲叶企孙

1927年,赵忠尧来到了美国加州理工学院,师从诺贝尔奖得主密立根教授。1929年,赵忠尧发现了硬γ射线的高能量光子束,同时还发现了该光子束在穿透金属铅时会"反常吸收"。

一年以后,他拿到了博士学位,同时发现了新的研究成果,将此作为论文,发表在了美国的《物理评论》上。

02

他的发现对正电子轨迹的研究发挥了关键作用,他的同学安德森就是接着他的发现进行深入探索,得到了诺贝尔物理学奖。后来,赵忠尧来到了英国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,和原子核专家卢瑟福共事,在原子核领域有进一步的学习。年底返回清华大学,在物理系任教,组织成立了我国第一个核物理实验室。

▲诺贝尔奖

1937年,抗日战争全面爆发,赵忠尧随校迁往云南大学任教,后来又辗转来到了中央大学与西南联大。在这之后,中华民国政府找到了他,邀请他到比基尼群岛观摩美国原子弹的实验,他来到美国后,将在原子弹试验中的数据一一详细记录,便于中国日后的原子弹研发。

之后,他又来到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与加州工学院继续钻研核物理,通过四年的沉淀,也在美国科学界有了一定的地位。1950年,赵忠尧回到国内,和卢瑟福再次相遇,收到了卢瑟福50克镭的宝贵礼物。他很感激卢瑟福,这份礼物对于当时的中国弥足珍贵,收好礼物后,他就搭乘"威尔逊总统号"踏上了回国的路程。

▲卢瑟福

但返程并不顺利,途中,美军最高司令部连发了三道拦截令,美国联邦调查局的特务也前来进行阻拦,路过日本横滨时,还被扣押关进监狱几个月。最后,是中国政府出面才得以释放。历经千辛万苦,终于在11月28日回到祖国。

03

次年一月,赵忠尧来到北京,中科院院长郭沫若、李四光、钱三强等当时顶尖的科学家共同为他接风。因为赵忠尧的到来,中国的核物理事业进入了发展快车道。

其实赵忠尧在美国的声望比在国内高,若选择留美,他拥有的待遇、地位都比贫弱的国内好太多,不过,他还是坚持回到国内,在美国多次阻拦下,毅然决然踏上返程。

十年浩劫的到来,赵忠尧惨遭社会的打击,受到了迫害,被关进了监狱,严重摧残了赵忠尧的身心。也是因为被关进监狱,他才没有参与中国"两弹一星"的研制。

▲"两弹一星"徽章

浩劫过去,赵忠尧冤案平反,他没有抱怨,转而就投身到中国的物理研究,和其他科学家一起积极筹建高能物理研究所,并且担任副所长,负责管理实验物理部的工作。

1998年5月28日,赵忠尧与世长辞,终年96岁,中国又少了一位爱国的物理学家。

赵忠尧的一生都在为国家做贡献,坚定自己的立场,保留自己的血性,他是为中国物理发展奉献的先驱,与其后的钱学森、钱三强、杨振宁并无不同,应该为后人所铭记。他虽然错过了诺贝尔奖,确实当之无愧的 "无冕之王"。

结语

今日之中国,早已不是往日受尽挨打的中国,不管是火箭、卫星,还是核武器,都能与外国抗衡,有了直起腰杆的底气,而这一切,都是那个年代的爱国科学家们造就的,他们的功劳利在千秋。

参考资料:

《抱朴子·外篇·广譬》

《礼记·儒行》

发布于:天津市

  • 上一篇:没有了
  • 下一篇:没有了
  • Powered by 易盛娱乐平台代理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